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006-7386

首页     关于我们     企业业务     个人业务     委托向导     保密协议     经典案例     侦探新闻     联系我们  
 
企业业务
企业竞争对手调查
商业欺诈调查
诉讼取证与资产追踪
企业内部人员安全监控
知识产权调查
背景调查业务
违反竞业禁止调查
个人业务
婚前背景调查
婚姻挽回协助
婚姻忠诚度调查
分手大师业务
人员行踪协查
专业寻人找人
疑难杂症咨询
应收账款催讨
 
当前位置:首页 > 商务调查取证 > 打假维权真的那么赚钱吗?
 
打假维权真的那么赚钱吗?
 

 铁子们大家好我是启航,乌云遮不住的太阳。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职业打假的各种玩法,还有我对这个行业的一些看法。(个人观点)

下面开始分享干货。
不过,我也说了现在网络交易体量巨大。我们一般不再需要去线下购买,看个人选择。你们所担心的风险等各种问题,我也会在后面讲,别急。
上面讲的只是你们最好理解的,我们所买的货,并一定必须是假货。我们能打的方向有很多,打广告、打标签、打非法添加、打检测。
打广告:
基于广告法。最常见的就是商品使用极限词、食品宣传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普通食品宣称具有保荐功能。谎称使用专利而未取得专利。或者商品夸大宣传,没有真实客观描述。或者保健食品药品等作出治愈率的断言保证以及价格欺诈等等。这类案件基本都是靠工商走行政流程。因为比较简单也比较直白,一般商家都会草草了事。
打标签:
主要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GB29924-2013)和《食品法》第67/68条为主。我们常见的普通食品标签上的所有内容,并不是商家有多么自觉,主动标注上去的。而是你所看到的任何内容,甚至有些字体大小、格式,都是有相应法律法规在规定着。其次是营养标签,营养成分的计算、营养声称(如包装外声称无蔗糖、低脂肪等)都是有特殊要求和规定。另外一个就是食品中添加剂名称的使用规范与否。基于上述几点,常见问题就是,标签标准违法、无中文标签的进口产品、没有标签的三无产品,以及标签内容虚假标注等问题。这个方向的产品相对好找,但是一般情况因为产品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只是标签不合法,所以主要以工商行政手段为主。走司法程序的结果很大程度取决于法院。
打非法添加:
这里主要说的是食品中的非法添加。根据《食品法》第38条: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公布。以及非法添加非食品原料等。超范围使用添加剂也符合此类范畴。比如“黄芪”这个物质属于药品,不能添加在普通食品中,但可用于保健食品中。或者国家规定“人参”如果要添加在普通食品中,必须使用5年及以下人参才可以,并且必须标准不适宜人群和每天食用量,如儿童和怀孕的妇女。还有就是不是食品原料,且生产商没有向相关部门申请新食品原料从而自行添加的。亦或者违法添加西药,比如某酒中添加壮阳类药物“西地那非”,减肥药中添加“西布曲明”等危害人体健康的西药。这一类方向无论是走行政还是诉讼,胜诉率都比较高。
打检测:
这一类可以涉及到很多方向。主要依据GB 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2762-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0-2014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标准,和相应的产品类目执行标准结合起来。通过检测机构出具有证明力度的检测报告,走诉讼流程。这个类目,一般我们选择货值较高的商品检测。拿到检测报告,直接起诉到法院。几乎全是胜诉。
打假收益比及发展概述:
举个例子,我花费29买了一个T恤,商家告知我是纯棉的, 结果发现不是。我就可以索要500元赔偿,如果我花了299买的,那么就可以索要299*3,897元赔偿。
如果我花了5毛钱,买了一包过期辣条。可以索要1000元赔偿。花了500的话,就赔偿500*10,5000元。
收益一目了然。一般走行政流程15-20天可出结果,快的话当天商家就会跟你和解。走诉讼的话比较耗时,但是一般不会开庭。这个我后面再讲。也就是说你拿出本金去买货,然后该投诉投诉,该举报举报,按照流程一步步来。慢慢的让这个齿轮转起来,到最后你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
再说商家和解的情况,根据目前的经验,商家很怕工商对他们的行政处罚,轻则几千,重则数万。被处罚完以后也不能免除对我们的赔偿责任。但是如果直接跟我们和解,我们拿到钱出具和解涵。就结束了。而且如果我们起诉到法院,10000以下的案子诉讼费50元,在我们收货地法院开庭,但是我们的卖家来自五湖四海,首先他自己不懂法,他如果要来开庭就要请律师,现在的律师随随便便几千起步。同时还有很大概率败诉。所以,80%以上的案件都已和解为主。根本都到不了开庭阶段。
个人认为打假是一个持续长久的工作,中国的法律不会说变就变,在一点,中国市场假货那么多,有职业打假人假货还是越来越多,如果没有那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做打假不能心急,虚心学习,积累经验,才会有更好更多的收益。
很多人会问我做职业打假是不是违反法律,违背道德,那我反问一句,那些卖假货的是不是违反法律,违反道德?他们可以坑害消费者,我们不能想办法制止他们吗?并且我们是在合法的情况去打假!
 
Copyright ©2004-2023上海奥智商务调查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内容: *
称呼: *
电话: *